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最新资讯

【影视系列】跳出热搜焦虑,接地气的国产剧更受欢迎

日期:2022年04月19日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剧不接地气了?”这是知乎平台上的一条热议话题。

 

点开讨论,发言的网友都在声讨越来越多的国产剧,出于商业利益而拍,阵容“豪华”,内容却离地面越来越远,甚至有网友用起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的讲话内容:文艺创作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来“内涵”现在的国产剧。

 

 

国产剧真的都变得如此“高大上”了吗?不接地气却天天挂在热搜上的电视剧到底为何还不断有人演有人看?电视剧的商业利益与内容质量的冲突又该如何兼顾呢?

 

 


 

 

 

一、活在热搜里的国产剧

 

 

 


 

 

 

之所以国产剧让人觉得不接地气,一部分原因是来自电视剧展现的生活画面,跟大多数人认知里的生活天差地别,完全没有共情之处。

 

 

 

以偶像剧中那些脱离现实的设定为例:除了恋爱生活里其他东西全都没有、主角光环加持下实现梦想只需喊喊口号、学业颜值家庭事业事事顺利的大男(女)主......从人物中get不到演技的输出,从内容里感悟不到剧情传递的情感,说不接地气毫不夸张。

 

 

 


 

 

 

而除了内容的不接地气,部分国产剧和观众拉开距离的另一原因,是国产剧都活在热搜里。

 

 

 

“在微博追完整部剧”、“国产剧的热搜焦虑”、“电视剧的热搜效应”......关于影视剧的新名词也不是空穴来风。热门国产剧只靠刷微博就能看完全集不是玩笑话,现在国产剧集的宣发普遍流行打造微博话题,屠榜热搜,似乎每一部剧集都号称自己“刷屏全网”“戳到情感痛点”,试图在热搜里赚取所谓的国民影响力。

 

 

 

据数据分析,对比近期国产剧集豆瓣评分情况和网络舆情热度,发现多部剧集都出现了“热搜上了很多次,豆瓣却低分甚至压根不开分”的尴尬情况。

 

 

 


 

 

 

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可以发现这8部剧集中仅有《人世间》一部达成了高热度和高评分兼得的好成绩,而搜索指数高的剧常常在微博里掀起“热烈”讨论、剧情视频也被有目的性地截取传递到微博等网络平台,但在实际的观看量和口碑上却不尽人意。

 

 

 


 

 

 

比较典型的是剧《余生请多指教》。由于两位主演的超高人气和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该剧在网络热度方面碾压同期,有数据统计了该剧的豆瓣TOP100热评的评分结果,发现有近54%的网友认为该剧“非常差”,但也有近36%的网友给出8分以上好评,认为该剧值得推荐,整体口碑呈现极端两级分化态势。

 

 


 

不只是这一部剧,在近些年的国产影视剧中,出现了多部因太过关注能否登上热搜最终在口碑和收视率上不尽如人意的作品。这种为了热搜而创作的剧集,偏离了艺术创作的规律,使创作与口碑、营销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倒挂。

 

 

 

这类作品忽视影视创作的内容质量与口碑,从商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一味重视作品在营销上的“努力”,热搜焦虑正是被此类商业产物“内卷”而来的。

 

 

 


 

 

 

二、热搜焦虑因何而起

 

 

 

完全是影视剧制作方一己之力使然造就的热搜焦虑的吗?其实不然。影视作品的热搜焦虑,无疑是商业利益驱使下的结果,而商业利益的驱动,也有媒介技术变化的原因。

 

 

 


 

 

 

以前的影视剧,只出现在电视和影院,而随着互联网和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主体去中心化,每个人都在互联网上有了发声的权利。热搜作为影视剧作品直接接触观众的便利方式和重要途径之一,难免会被作为宣传的发力点。

 

 

 

而除了制作方本身对收视和营销的在意,作为当下传播影视作品的主要视频平台和资本方也很难不在意热搜的数据。热搜直接传递给经常上网的人群,这一群体也正是视频平台吸引的对象,热搜在某种程度上是互联网用户与视频播放平台的桥梁,是流量和资本方的“介绍人”。

 

 

 


 

 

 

除此之外,在知乎那条话题下的评论里,一位网友的回复也点醒了揪着制作方来谴责作品问题的人。造成影视剧漂离生活、活在热搜的原因,还有观众自己。

 

 

 

即使不接地气,会频上热搜,但不可否认的是,有观众爱看。没有观众买单,就没有市场,也就不会有资本方想要赚取的利益。人各有所爱,且境遇不同,或许正是有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够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才愿意兴致勃勃地为电视剧里只需要幻想的“美好”呐喊,甚至热衷于热搜上好看的数据。

 

 

 


 

 

 

但在我们看来,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生活,即使有观众喜欢看,但作为面向大众的传播作品,依然要考虑作品的社会责任感,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不是屏幕里一句话一个转景就凭空出现的,观众总归要回到现实生活中。

 

 

 


 

 

 

而创作者考虑的热搜效应,即使想要获得观众的欢迎,也要注重内容的质量。通过热搜可以宣传作品但不一定能取悦观众,真正传播开来的文艺作品,一定离不开观众的口碑。

 

 

 

三、内容不能为商业“牺牲”

 

 

 

热搜焦虑背后不过是对商业利益和观众流量的渴望,追求商业利益无可厚非,但不该以牺牲内容质量为代价。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剧作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最近,逃过了“不接地气”和“热搜效应”的热播剧《亲爱的小孩》,引发了关于影视剧作品内容与商业关系的新讨论。

 

 

 


 

 

 

这部网剧呈现了当代人结婚生子后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实力派的演技加持、剧情和拍摄手法都贴近现实生活,但即使如此,演绎着生活中七零八碎的压抑情节让人依旧提出了质疑,甚至被人民日报批评其内容是在“贩卖结婚生子的焦虑”。

 

 

 


 

 

 

把生活中最破烂不堪的一面演绎到极致,把所有的悲惨戏剧性情结集中在一起,这难免又会让人质疑是“另一种极端”,也是为了博取眼球才打造的商业作品。

 

 

 

诚然,在当下这个快节奏、效益至上的时代,商业利益与作品内容质量的冲突难以避免。但一部又一部出圈的影视作品用事实和数据告诉我们,商业利益是在保证了内容之后顺理成章获得的。

 

 

 


 

 

 

以今年第一季度的收获高收视率影视剧为例。2022年截至目前收视率和口碑都表现亮眼的高质量作品——《人世间》,不仅在播出时每天都是收视冠军,直至剧播完,《人世间》在市场的占有率仍高达15.3%,甚至传播至海外市场,被迪士尼购买了版权。

 

 

 


 

 

 

不靠虚假的热搜营销、不依赖所谓的明星光环,优秀的市场回馈是《人世间》作品整体质量换取来的。

 

 

 

该片出品人程武评论其制作时说到:“我们做内容的使命是希望让好故事生生不息。”相比只是为了赚钱的表面创作,专注于质量的作品恰好诠释了“水到渠成”,内容做好了,自然会获得观众真诚的喜爱,所谓的商业利益的目标,也“顺带”完成了。

 

 


 

 

 

内容与商业的平衡难以把握,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做到。影视剧作品最终要触达的是观众,我们认为商业性固然能创造生产力,但作品永远不能忘记所要传递的内容与精神。创作终究要回归生活本身、遵循艺术规律,如此,影视作品才能沿着有机、良性、高质量的路径发展。

 

 

 

四、结语

 

 

 

内容和商业难免会有冲突,无法肯定地说只要内容,因为没有物质的支持,现实的骨感会让人退却;但如果只有商业的存在,那么影视行业将会变得令人唏嘘,感到悲哀。

 

 

排版:小Y

文章来源:文化产业观察

版权均归原作自己所有,未有商用意图,仅做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