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财富分享

【史趣】电视剧里的宝贝,周末去博物馆里找一找吧!

日期:2021年11月26日

以下文章来源于博物馆丨看展览 ,作者一枕星河

 


《甄嬛传》距离首播已经十年了!十年前你是《甄嬛传》的观众吗?今天是否还在回味这部剧的各种细节呢?在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众多“文物同款”在剧中默默充当剧情的背景板,这些道具你熟悉吗?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在皇后和甄嬛的住处出现了同一件梅瓶,观众一个不注意就会忽略它的存在。

 


 

这件道具的原型大有来头,它的大名儿是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收藏在扬州博物馆,是国宝级文物。

 

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这件元代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类似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在全世界的收藏量屈指可数。

 

在已知的收藏中,扬州博物馆的这件器形最大,高达43.8厘米,保存又最完好,是迄今所见最完美的一件元代梅瓶,实属稀世珍品。

 

元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现藏扬州博物馆

 

霁蓝釉在元代的景德镇成功创烧,烧成难度很大。在元代之前,在瓷器上没有出现过通体稳定均匀的、宝石般的霁蓝色。

 

这件梅瓶通体施霁蓝釉,云龙、宝珠施青白釉。主纹刻划一条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并衬以象浮动的珊瑚枝一样的四朵火焰形云纹。巨龙威武、悍猛,腾空飞舞于万里蓝天之中,颇有叱咤风云之势。

 

这件器物代表了元代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祺贵人喝糙米薏仁汤和曹贵人喝有毒的安神药,都使用了一只精巧的青花杯子。别看它看起来平平无奇,这只杯子也是存世量很低的一级文物哦!

 

 

这个杯子为什么叫压手杯呢?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

 

压手杯的特点为胎体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沉重压手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

 

明 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人谷应泰撰《博物要览》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杯:“若我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

 

此种品质精良且带有永乐年款的压手杯,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4件。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不知道为什么,这件盖罐出镜次数特别多,它至少在皇帝、端妃、华妃、甄嬛的住处出现过,有一定存在感,有的镜头甚至还光明正大地露出了“大明嘉靖年制”的年款。

 


 

那么这件文物本尊长什么样子呢?它的年款也是这样明显的吗?

 

这件文物是明嘉靖官窑青花五彩瓷器中的名品,色彩艳丽,构图疏密有致。通体以红、黄、绿及青花装饰,腹部绘莲池鱼藻纹,八尾红色鲤鱼姿态各异,极其醒目,与周围的莲花、浮萍、水草融合在一起,生动逼真。

 

这件道具与本尊的最大不同,是落款的位置——真文物的“大明嘉靖年制”是落在器底哦!

 

明嘉靖 五彩鱼藻纹盖罐,现藏故宫博物院

 

这里使用的五彩是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

 

清康熙 嘉靖款五彩鱼藻纹盘,现藏故宫博物院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

 

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

 

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清 五彩加金鹭莲纹尊,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康熙 五彩竹纹笔筒,现藏故宫博物院

 


斗彩


在古装剧中,青花和粉彩是常见的瓷器道具类型,随处可见,《甄嬛传》的道具居然多次出现了斗彩瓷,而且器形和纹饰非常接近雍正的器物,可见道具组的用心。

 

清雍正 斗彩缠枝花纹梅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真正的斗彩则成熟于明成化年间。

 

成化釉上彩一般有三四种,多则达六种以上,色彩较鲜艳。成化斗彩器以做工精细、小巧玲珑、且传世品稀少为世所珍重。斗彩瓷器以小件杯、碗、高足杯为主,大件瓷器较少。

 

雍正斗彩瓷器代表了清代斗彩瓷器的最高水平,以粉彩代替传统五彩而形成的斗彩是雍正时期的创举。

 

清雍正 斗彩如意耳蒜头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如意耳蒜头瓶是雍正时期新创的造型,瓶口呈蒜头形,短颈,硕圆腹,口、肩之间对称置如意耳,圈足。轮廓线条富于变化而又不失稳重,颇有美感。

 

清雍正 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头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冰梅纹


《甄嬛传》中流朱和浣碧闲聊时,后面佩儿手里的瓷盆纹饰是冰梅纹,这一纹饰是康熙时期新创的,在康熙时期非常流行,晚清民国的器物上也经常出现。在雍正早期宫廷出现冰梅纹的器物,也是符合常理的。

 


 

冰梅纹饰以短材斜角拼接成的一种纹饰,形似冰面裂纹,名曰冰裂纹,常与梅花作组合图案。冰梅纹多以青花或五彩作画,多饰于瓶、罐、盘等器物上。

 

康熙冰梅纹盖罐是最典型的冰梅纹作品,其通体以青花浓料画冰裂片纹,以青花淡料略加晕染,其间勾画白色梅花,蓝白相映,颇具文人画风韵。

 

清 康熙青花冰梅纹罐,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 康熙青花冰梅纹缸,现藏故宫博物院

 

 

太平有象


剧中在皇帝的宝座旁经常出现这样的一件器物,这件器物在古代宫廷应该是很常见的,在古装剧中倒不常出现。它叫“太平有象”,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吉祥形象。常作象背托宝瓶,寓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象是瑞兽,故有“太平有象”、“喜象升平”之说,寓意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陆游曾赋诗曰:“太平有象天人识,南陌东阡捣麦香”,象是吉祥、喜庆的祥瑞象征。

 

象背上的宝瓶谐音“平”,这个“瓶”通“平”的谐音在古代器物中很常见。

 

清乾隆 錾胎珐琅太平有象,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 掐丝珐琅太平有象,现藏故宫博物院

 


香亭


 

这也是古代宫廷中常见的陈设器物,《甄嬛传》中在皇帝宝座旁出现过。香亭其实是亭式香薰,顶部做成亭子的形状,故名为香亭。

 

香亭一般用金、玉、珐琅等材料制成,为殿堂焚香之用,大多成对陈设在皇帝御座之前。

 

清 铜鎏金嵌玻璃镂空六方香亭,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同治 金亭式香熏,现藏故宫博物院

 


衣架


剧中甄嬛在给皇帝做寝衣的时候,碎玉轩中出现了一件大型家具,用来放置衣物。这种家具和今天的叫法一样,还是称“衣架”。

 

衣架属于家具中的支架类器物,明清支架类家具继宋元之后,进入了一个摆设艺术高度成熟化的时期,家具不仅选料考究、做工精细,而且多与室内整体格局统一设计并融为一体。

 

明 黄花梨木龙首衣架,现藏故宫博物院

 

这件收藏于故宫的明代衣架高188厘米,长191.5厘米,宽57厘米。各部榫卯均为活榫,可拆装。

 

衣架为卧室家具,脱下的衣物可搭在搭脑和中牌子的横杆上。因古代皆穿长袍,所以衣架也做得较高而使衣物不至垂地。

 

此件衣架造型简洁明快,合乎实用,装饰纹样具有鲜明的皇家风格。

 

清 黄花梨木凤纹衣架,现藏上海博物馆

 

 

雍正御笔对联


第一集太后和皇帝谈话时,剧中出现了一副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这句出自唐代张蕴古规谏唐太宗的《大宝箴》中的“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雍正帝将其稍作改动而成联句,意思当亦有所改变——将臣子提醒君上的箴言变成清帝自我砥砺的警句。

 

 

这幅对联确实是雍正帝御笔手书的,位于养心殿西次间“勤政亲贤”匾下方。

 


养心殿内雍正御笔对联,现藏故宫博物院

 

但是剧中出现的对联也有bug,菀菀类卿名场面背景里出现的“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则是乾隆时期养心殿的楹联,由此可见父子俩心态的差异。

 

 

 

冬瓜罐


《甄嬛传》道具组使用的“文物同款”是非常多的,许多道具可以在雍正时期对应到近似的文物,道具使用水平比较高。细究起来,倒是有一件不起眼的器物,时代偏晚,它就是华妃宫中的这件“冬瓜罐”。

 

 

“冬瓜罐”一般是敛口、丰肩、长圆腹,宝珠纽盖,形似冬瓜而得名。这种器形从道光时期开始流行,晚清时期多见。

 

清 霁红釉冬瓜罐,现藏潍坊市博物馆

 

清 黄地粉彩凤穿牡丹纹冬瓜罐,现藏潍坊市博物馆

 

除了以上的“文物同款”,《甄嬛传》道具组还在剧中留下哪些令人惊喜的彩蛋呢?

 

南宋 官窑贯耳瓶,现藏国家博物馆

 

元 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元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永乐 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 天蓝釉贯耳折方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 缠枝莲纹贯耳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 粉彩蟠桃纹天球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双螭耳尊,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霁青釉海晏河清尊,现藏国家博物馆

 

清 白玉太平车,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 玻璃无盖罐,现藏故宫博物院

 

小 测 验

 

《甄嬛传》除了出现大批日常器物,还有两幅重量级的绘画作品出镜,好眼力的读者是否可以看得出这两幅名画分别是什么呢?

 


 

排版:小Q

文章来源:博物馆|看展览

版权均归原作自己所有,未有商用意图,仅做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