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财富分享

【史趣】戒指极简史

日期:2021年12月17日

以下文章来源于博物馆丨看展览 ,作者薇薇安


前段时间网传,“一生只能买一次”的某大牌真爱钻戒,只要消费五百元就能抹除消费记录再次购买,引来网友们一阵唏嘘。


虽然这些消息未必属实,但是至少证明了现代人对戒指的重视。它寓意非凡,代表着浪漫的爱情,代表着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承诺。

 

宋 徐崇矩 《仕女扑蝶图》(局部)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那么,“戒指”这一物件究竟从何而来?它有着怎样奇妙的历史?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戒指的前世……

 


远古·骨之戒

 


五千多年以前,当人类还处在原始社会,“戒指”就已诞生。那时,它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名字,只是佩戴于人们指上的一个环状物件。

 

1959年,考古学家在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龙山文化墓葬中发现了二十枚指环,其中有几枚仍然佩戴于死者的指骨上。

 

新石器时期 骨戒 大汶口龙山文化墓葬出土

 

这些指环类取材于天然的兽骨、牙骨、玉石等,虽然工艺简单,但制作精良,表面被打磨光滑,有的还镶嵌有绿松石。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戒指”。史书上还没有关于它的记录,它便已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殷商·英勇之戒

 


《诗经·芄兰》云“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说得是芄兰叶子卷成筒状,就像是童子所佩戴的“韘”。

 

所谓的韘,是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饰物。它最早出现于殷商。《说文解字·韦部》注释为:“韘,射決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箸右巨指。”它是一种由玉、骨、木等材料制作的指环,为古人射箭之用。

 

战国 玉韘形佩 阜阳宁老庄尚庄楚墓出土

 

由于弓弦较细,反复拉曳容易导致大拇指磨伤,将这种特殊的戒指——韘佩戴其上,便可以有效起到保护作用。它的形状和作用都类似于今日所说的“扳指”,因此也被看作是扳指的鼻祖。

 

清 乾隆题诗青玉鸡兔纹扳指 故宫博物院藏

 

妇好是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她英勇善战,带领军队扩展疆土,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在她的墓葬中,就发现了一枚“玉韘”。它的形状如短管,一端平齐,一端斜口,上面雕有精致的兽面纹饰,兽面下有二个小孔,可以穿着细绳缚于手腕。

 

商 玉韘 殷墟妇好墓出土

 

这枚小小的“玉韘”穿越四千多年的时光来到我们面前,可见在那时,戒指已广泛制作和使用,只不过它并没有关于爱情的寓意,而是更多作为军事用途。

 


秦汉·禁戒之戒

 


到了秦汉时期,戒指有了新的称呼“约指”。除了字面意思“环束于指”,它还有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毛诗笺》中记录了一段话:“古后妃群妾,以礼进御,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着于左手;既御者着于右手,谓之手记,亦曰指环。”

 

元 佚名 《宫女游园图立轴》(局部)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戒指是“进御”的标识。

 

每每夜晚降临,皇宫的后妃们排成一队等待临幸。女官按规矩分发“指环”。来大姨妈的给金环一边凉快,适合侍寝的给银环戴于左手进御,已被临幸的戴右手,下次再来。如此省时省力,还非常科学、公正。

 

西汉刘向所著的《五经要义》中也有相似的记载:“古者后妃群妾礼御于君所。女史书曰授其环以进退之。有娠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著以银环进之”。

 

后妃们用戒指代表“避忌”,有身孕或其它特殊情况不能侍寝的,将金环套在左手,以避免帝王的临幸。平时,则用银环套在右手表示“正在服务区”。

 

北魏 嵌蓝宝石金戒指  洛阳博物馆藏

图片源于@动脉影

 

妇女们佩戴它并非为了炫美,而是起约束、禁戒之用。许多学者认为,这也是后来“戒指”一称的由来。

 

当然,还有一些关于戒指的含义也开始流行起来。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将戒指与鬼魅联系起来,在《春秋繁露》中写道:“纣刑鬼候女,取其指环五。”他认为戒指是鬼神所戴之物,能驱魔辟邪、减灾减厄。

 


唐·灵异之戒

 


戒指所承载的灵异意味一直延续到唐朝,各种与戒指有关的鬼怪传说层出不穷。

 

北齐颜之推编著的志怪小说集《集灵记》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王諿,琅琊人也。仕梁,为南康王记室。亡后数年,妻子困於衣食。岁暮,諿见形谓妇曰:“卿困乏衣食。”撇裻与之酒,别而去。諿曰:“我若得财物,当以相寄。”后月,小女探得金指环一双。

 

 

王諿是颜之推的琅琊老乡,他死后,鬼魂见到妻女生活艰辛,便托梦说,我如果发了财,一定寄给你们。不久后,女儿果真翻出了一对指环。

 

更骇人听闻的鬼故事,可见于南朝梁任昉编的《述异记》:

 

 

晋有士人买得鲜卑女,名怀顺。自说其姑女为赤苋所魅。始见一丈夫,容质妍净,著赤衣,自云家在厕北。女于是恒歌谣自得,每至将夕,辄结束去屋后。其家伺候,唯见有一株赤苋,女手指环挂其苋上, 芟之而女号泣,经宿遂死。

 

 

晋朝有一个士人买了一名鲜卑女子,名叫怀顺。怀顺说她姑妈的女儿被一棵赤苋菜精迷住了。起因是,有一日那女子遇见了一位风度翩翩的成年男子,男子说他家住在厕北,那女孩便着了迷似的,每到天黑就穿戴整齐到屋后去见那男子。她家里派人窥视,却没有看见男子,只见一棵赤苋菜,女孩的指环挂在苋菜的茎上。割除苋菜后,女孩嚎啕大哭,过了一夜就死了。

 

南宋 林庭珪 《五百罗汉之施饭饿鬼》(局部)

波士顿美术馆藏

 

诸如此类的故事数不胜数。在这些故事的语境中,戒指无一不带着神秘的色彩,作为一种灵异的元素出现。但是,至唐朝时,也有一种更加清新脱俗的戒指含义出现在诗歌中。

 

“念子还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翫,循环无终极”这首诗出自唐代李景亮所著传奇小说《李章武传》:

 

 

李章武系事告归长安,与王氏子妇殷勤叙别,章武留交颈鸳鸯绮一端……子妇则答白玉指环一双,赠诗曰:念子还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翫,循环无终极。

 

 

小说中,李章武与王氏子妇分别,两人恋恋不舍,互赠信物,其中,子妇所赠的便是一枚“白玉戒指”。

 

唐 蓝宝石戒指 都兰县博物馆

图片源于@松松發文物资料君

 

在这里,戒指不再与鬼魅和灵异事件相关,而是以一种定情信物存在——圆环的形状代表着“循环无终极”的意义,暗含着情人之间相思无绝期的绵绵情意。

 

戒指渐渐去魅,它从一个魑魅魍魉的世界,兜兜转转来到了人间,开始见证情人们的爱恨别离。其中,最为缠绵悱恻的莫过于唐代范摅《云溪友议》中记载的韦皋与玉箫的爱情故事:

 

 

唐西川节度使韦皋少游江夏,止于姜使君之馆。姜家有婢名玉箫,与韦皋相爱。韦皋省亲辞归,赠玉箫玉指环一枚。一别七年,玉箫因韦皋无音问,绝食而死,殡时著玉环于中指。后来韦皋又得一歌姬,也名玉箫,中指肉环隐出,知为玉箫再世,与她团圆。

 

 

诗人韦皋游历江夏时与小婢女玉箫结下情缘,分别之际,两人约定短则五年、长则七年便成亲,并留下一枚玉指环作为信物。然而七年过去,玉箫未等到韦郎,郁郁而终,玉指环随葬入墓。韦郎归来,见佳人已殒,肝肠寸断。多年之后,韦皋纳一小歌姬,亦名玉箫,她的中指有环形凸起,正是昔年信物指环的样子。

 


宋、明、清·爱情之戒

 

 

唐时的人们赋予戒指的一丝爱情的温情,为宋代以后戒指发展成为婚姻嫁妆奠定了基础。

 

将戒指与婚姻联系在一起,最初源于胡俗。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发,同时也带来了民族文化的大交融。

 

《晋书·大宛国传》云:“其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坏为聘”,可见,戒指和婚姻已经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太平御览·外国杂俗》亦有相关记载:“诸问妇许婚,下全同心指环,保同志不改”。因戒指是个同心圆,代表永结同心,所以胡人们将它用于婚配。”

 

宋朝以后,戒指作为婚配信物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开。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嫁娶”条载:“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鋜、金帔坠者是也。若铺席宅舍无金器,以银镀之。”

 

北宋 刻花银戒指 浙江博物馆藏

 

这里的“金鋜”便是指金戒指。富贵人家娶亲时,必须准备聘礼“三金”,即金戒指、金手镯、金帔坠,以表达夫家对未来儿媳的重视和喜爱。自此,戒指正式作为民间嫁娶风俗的标配登场。

 

元代关汉卿的戏曲《望江亭中秋切鲙》第三折中,谭记儿只身一人勇闯虎穴,凭借着机智神武,骗走了杨衙内的金牌、势剑、文书。其中,有这样的一句台词:“衙内见爱我,与我打戒指儿罢”的台词。这是“戒指”一词首先出现在文本中,它的含义亦与男女婚嫁和爱情有关。

 

明代 嵌宝石戒指 河南鹤壁市博物馆藏

 

明代出土的戒指颇多,金龙头连珠戒指、银鎏金婴戏纹戒指、金镶宝葫芦戒指……然而,在当朝法典《大明会典》罗列的“皇帝纳后仪”礼单中,头饰、镯钏、耳环、面花、玉佩玎珰、霞帔坠头等首饰一应俱全,却无戒指的踪影。

 

直至清代,随着满族文化进入中原,戒指才得以进入官方聘礼清单。《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记载,顺治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定婚娶之制:

 


“和硕亲王、及和硕亲王未分家之子。婚娶,行纳币礼……金项圈一、合包一、大簪三枝、小簪三枝、耳坠一副、戒指十枚。”“世子、多罗郡王、及世子、多罗郡王未分家之子……合包、簪、耳坠数量同上,戒指八枚。”“多罗贝勒,及多罗贝勒未分家之子……戒指六枚。”“固山贝子未分家之子……戒指四枚。”

 


戒指作为重要的聘礼之一,直接与主人的地位尊卑挂钩,是彰显身份的金银首饰。

 

清 金镶珍珠戒指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源于@动脉影

 

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戒指也开始作为订婚的纪念物。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中明确记载:“大宛娶妇先以同心指环为聘,今乃以为订婚之纪念品,则欧风所渐也。”

 

如今,戒指的所蕴含的婚恋意义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无需过多阐释。

 

清 白金镶蓝宝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源于@动脉影

 

纵观戒指发展的历史,从一枚深埋于土地的原始骨戒,到具有着神秘力量的灵异之物,再到寄托着人间真挚爱情的信物,人类为它注入了无限的蜜意柔情,使原本冰凉的物件变得有温度,有故事。

 

这或许便是古人的浪漫,也是人类刻在骨子里对美好的执着追求。

 

参考资料:

《戒指小史:从宫廷标识到大众信物,一件刚柔并济的文化载体》国子监小祭酒

《中国古代戒指文化小考》李芽

《唐代的戒指(上)(下)》黄正建

《趣说古代戒指定婚风俗》潘春华、潘莉莉

《“戒指”起源与爱情无关》神州民俗(通俗版)

《戒指为何称为戒指?》珠宝匠家的J先生

 

排版:小Q

文章来源:博物馆|看展览

版权均归原作自己所有,未有商用意图,仅做分享交流